分界洲岛“七福神”海底石雕群像简介
人人都向往幸福,开运招财、智慧平安、福寿无量是人们的美好夙愿。作为掌管人间福德的“七福神”,在东亚尤其是日本深受重视与崇拜。在海南,蔚蓝的大海里也有一组 “七福神”群像。
分界洲岛惊现 “七福神”
在陵水分界洲岛旅游区西面大海的海底,一组寓意掌管人间福德的“七福神”石雕群像静静地安放在海底,成了该景区潜水海域一处醒目的海底文化景观。
这些安放在海底的“七福神”石雕最高有2米多高,或单人席地而坐,或多人齐聚一起;有的持木槌,有的提着肥鱼,有的提着竹篮,形态各异,表情丰富,憨态可掬。石雕群像雕刻精致,栩栩如生,比例协调。与海底珊瑚、礁石等浑然一体,鱼群环绕其中,蔚为壮观。游客到此潜水无不抢着合影留念,以祈福求愿讨吉祥。
分界洲岛海底的这些“七福神”石雕像分别有:惠比寿(商业之神),大黑天(招福之神),毗沙门天(智慧之神),弁财天(福德自在神),福禄寿(幸福高禄长寿神),寿老人(不老长寿神),布袋和尚(褚缘吉祥之神)。是完整的一组“七福神”原貌像。
是谁把 “七福神”像带来海南的?
多年前,海南一位民间收藏家在海南定安县寻访到了这组“七福神”木刻像,均是用实木精雕而成。雕工优雅,且精细有加。面对这样一组在国内罕见的、具有吉祥意义的“七福神”像,大家都百思不得其解:这组笨重的神像是怎么来到海南的?为何跟中国的“八仙过海”那么相似?跟海南有怎样的关系?
据了解,海南本土是没有这种“七福神”的,应为外人带来遗留的。另外有史料记载,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曾有一批日本商人在海南从事商贸活动。这些日本“七福神”很有可能是这些日本商人带到中国来的,他们远渡重洋来到中国,也可能是希望“七福神”相伴他们在异国他乡平安。抑或有意传播他们的本土民俗文化。
“七福神”虽然是日本的神,但他融合了中国、印度等国家的民间神像的文化内涵在其中。文化,有时就是这么有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融洽,互相包容。
“七福神”像为海南渔业文化添彩
“七福神”是东亚尤其是日本岛国渔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渔民对其敬仰有加。“七福神”像现身以世代主要以渔业营生的海南岛,显然很值得深究细研与留存记忆。
作为每天迎来送往世界各地游客的景区,分界洲岛旅游区向来重视传递世界文化信息与传播海南本土海洋文化,尤其是渔业文化更是在景区得到了相当力度的展示。“七福神”的文化含义契合景区的渔业文化,如何让这一组神像文化让更多的游客了解呢?
分界洲岛景区决定用耐风蚀的花岗岩雕刻“七福神”像,真实展现“七福神”像的本来面貌。在经过与收藏家一番沟通,由福建的石刻精雕大师根据这组木刻像,用花岗岩按比例放大仿造雕刻了一组“七福神”像,并于2016年7月上旬投放于海底。
这些“七福神”石像在不破坏海底资源的情况下,与珊瑚、礁石相互映衬,为海洋生物的栖息增添了固定场所,丰富了海底观赏景观,潜水到这里的游客可以自由拍照。
“七福神”中的中国文化印记
据了解,“七福神”传说起源于佛教的“七难即灭、七福即生”之观念。在人们印象里,七位福神一下子全都参拜了,意味着可以免遭“七难”,获得“七福”。日本几乎每年都会有各种自然灾害,但很快就会走出来。他们觉得这是众神的力量,诚信则灵。
“七福神”包括六位男神一位女神,他们来自不同的宗教派别,融合了神道教、道教、佛教、婆罗门教等来自日本、中国、印度的吉祥天神。其中只有惠比寿为日本本土的神。
实际上,“七福神”与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关系。中国在春秋战国时代有“七贤人”之说,晋代也有“竹林七贤”等。人们都认为七是个圣数。后来画家把“竹林七贤”的形象绘成画悬挂。这种画流传到日本,受中国上述文化的影响,经过演变,日本室町时代首先在古城京都出现“七福神”画像,当时祭拜“七福神”风行一时,专门为其建筑神社、寺院,并把“七福神”的发祥地定为京都。以后日本各地绘“七福神”增加了地方色彩,也有所区别,日本称具有京都特点的“七福神”为“都七福神”。
中山大学外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邱雅芬认为,日本“七福神”身上有中国文化印记。中国与日本在史前已有交流记载,东渡日本的中国神灵及信仰很多,至今影响比较大的,有徐福、陆羽、钟馗、七福神、妈祖等。比如,大黑天神虽是印度神灵,但是从印度传到中国,再由中国传到日本,有中国色彩。其站在米袋上,来自明代“厨神”形象。另外““七福神””在海上乘船,有1个女性,跟中国的八仙有相似之处。
“七福神”聚在一起乘船而来的“宝船”的形象,是在日本江户时代的中期形成的,宝船上满载金、银和稻米包。据说因为日本是个岛国,古代与他国交往、从事贸易极为不便,所以非常重视船的作用,把与外国通商、希望生意兴隆的心愿寄托给“七福神”和“宝船”。日本人把“宝船绘”(宝船图)当作一种年画张贴。
“七福神”是吉祥的象征,以至于现在人们在办公室栽种一种景天科石莲花属多肉植物,也叫“七福神”。虽然它跟传说中的“七福神”没半点联系。
总之,“七福神”是吉祥的化身,人们崇尚、亲近“七福神”也是一种美好愿望的寄托。
附录,“七福神”介绍:
1,惠比寿神:被尊为商业之神。是日本的本地神。作为福神之首的惠比寿,原名叫夷、或者夷三郎。传说,惠比寿神教给人们用鱼和农作物进行物物交换,因而被日本人崇为买卖兴隆的守护神。也有人说它留有“旅行美须”可保护人们旅途平安、交通顺利。惠比寿神满面笑容,身着猎衣,右手持钓竿,左手抱表示吉祥的大头鱼,倍受百姓欢迎。不光渔民信仰他,商人和农民也信仰他。有的地方把他封作山神、土地神、或者市场之神、灶神、镇家之神等。
在东京都内惠比寿车站有其塑像。海女潜水、渔民撒网时,有的地方有大喊“惠比寿”的习俗。
2,大黑天:开运招福之神。俗称僧侣之妻,身在厨房,不入世间。传说大黑天是“慈眼视众生,福寿海无量”,可使用战术驱除厄神等五种邪气,使人平安而健壮的度日。日本民间流传它头戴黑头巾,左肩背布袋,右手持木槌,脚踩米袋,是尊日本的本地神。
大黑天据说原来是印度的魔诃迦罗,被祭祀在寺庙的厨房里。实际上大黑天神虽是印度神灵,但是从印度传到中国,再由中国传到日本,有中国色彩。印度的大黑天神又叫湿婆,是战神,非常凶猛。进入中国后,明代变成了厨神,这与湿婆原形具有的“创造”有关,凸显了“富饶”属性。
3,毗沙门天:无量智慧神。据说是弘法大师到唐朝由灵感而悟出的一个神。据传菅原道真祈求毗沙门天,从而开辟了“文章博士”之道,拥有取之不尽的聪明才智。毗沙门天系武神,身披盔甲,一手捧宝塔,一手持宝棍,有降妖伏魔之能。也有称其为多闻天的(即四天王之一)。被尊为授给人勇气和招财进宝之神。也有人认为它是智慧之神。
4,辩财天(弁财天)):俗称福德自在神,吉祥天女,是七福神中唯一的女神。传说她精通音乐,是善于雄辩的天女,是印度最先尊崇的女神。她身边总有琵琶。有说她拥有八臂,多才多艺,能运用弓、刀、斧、卷、索、箭、戟、杵、轮八种武器。主要是给人们带来舌辨才智和财宝或者养家糊口的技艺的。
佛教的辩才天形像,将她视为增长智慧、增长福德的女性本尊。辩才天也是藏传佛教的“财宝十八尊”之一,辩才天的形象更进一步传至日本。传至日本的辩才天,被称为“弁财天”,又称“天女”,“辨财天”或“辩(辨)天”,为日本民间信仰的七神福中的“一点红”,是其中唯一的女神。
5,福禄寿神:是幸福、高禄、长寿三德之神。也有说是南极星的化身。塔头并留有美须,手持拐杖,常与仙鹤在一起。原本与寿老人都是中国传说中南极仙瓮的化身,可到了日本的室町时代,却变成了两个人。
6,寿老神:不老长寿神,寿星翁。起源于中国道教。室町时代传入日本。日本人在希望长寿、子孙满堂、家庭福寿吉运时,崇奉寿老神。此神手持宝杖,常有鹿跟随在身。
7,布袋神:表示褚缘吉祥。也称弥勒菩萨。中国明末高僧隐元禅师赴日创建黄檗宗万福寺。容颜喜人,袒胸漏腹,常常带着一条布口袋四方化缘。一般认为布袋和尚是弥勒佛的化身。他把建筑、佛像、书画、茶、菜肴带到了日本。布袋神大肚、体胖,因身旁总有布袋而得名。
自从禅宗传到日本,人们普遍认为将出现“弥勒之世”。所以,日本的十八罗汉和七福神里都有布袋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