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海南海洋生态保护良好,成为大型珍稀海洋动物的“乐园”

在三亚湾海域畅游的海豚。 (图片由网友拍摄)

    三亚6月22日电 (记者黄媛艳)“三亚湾出现海豚群!”今天,海南南海热带海洋生物及病害研究所所长陈宏在微信内发布了友人昨天拍摄的海豚群游视频引来众多市民和游客转发,点赞海南海洋好生态。

  视频中人们可以看到,成群海豚在三亚湾凤凰岛附近海域畅游,十余只海豚背鳍和尾叶露在蔚蓝海面,它们不时垂直跃水、前后翻筋斗,做出系列空中动作。“三亚湾海豚群的出现,意味着该海域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生物多样性趋向丰富。”陈宏说。

  “三亚周边海域水质情况总体较好,海洋生物资源也较丰富。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在三亚海域出没过的鲸豚物种多达10余种。既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也有其它海豚物种如热带斑海豚、印太瓶鼻海豚、瑞氏海豚等。”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中科院深海所)海豚研究专家李松海透露,根据中科院深海所海洋哺乳动物与海洋生物声学实验室的调查,三亚附近海域连续多次发现一个规模较大的中华白海豚群体,该群体主要分布在三亚及海南岛西南其它海域,截至今年6月的考察数据显示,可通过照相识别的中华白海豚个体数目接近70头。海南岛西南海域包括三亚海域是中华白海豚的重要分布区域之一。

  海豚分布于世界各个海域,热带海域具有较丰富的海豚物种。然而,随着海域人类活动日益加剧,海洋污染和渔业资源的过度捕捞,致使海豚种群数量急剧减少。“三亚周边海域出现海豚群体活动,与海南不断强化生态保护的努力密不可分。”三亚市海洋局局长章华忠表示,三亚高度重视海洋保护,制定三亚湾海域利用控制性强规,三亚湾近海3海里的范围内禁止捕捞,结合“双修”“双城”整体部署,封堵100多个入海排污口和取缔340个渔排和近岸养殖网箱,补植红树林,恢复海洋水产、珊瑚礁等资源,严厉打击捕捞、售卖国家保护动物和破坏珊瑚礁行为,开展人工补沙等岸滩修复减缓海滩侵蚀,强化对海洋水质的监控,三亚97%的海水为一类水质,河口地区局部海域不达标水质标准时间及范围逐渐减少,所检测水质中不达标的项目也在减少。

  海南是海洋大省,强化海洋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是我省实现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路径。近年来,我省出台《海南省总体规划》统筹优化了生态空间、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组织修编《海南省海洋环境保护规划》,严守海洋生态保护底线;推进重点近岸海域生态环境修复工作;加强沿海湿地、滩涂和河流入海口、潟湖以及红树林、珊瑚礁等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维护沿海生态环境健康。

  三亚发现海豚群的消息经新媒体广泛传播,海豚研究和保护专家既喜也忧。“大家对于海豚等海洋生物的喜爱是件好事,但也警醒我们要更好地保护海洋生态,严禁不法分子伤害海洋生灵,让它们常驻海南的碧海之中。”李松海说。对此,章华忠表示,三亚将加大海洋保护力度,设立海南中华白海豚保护地,促成建立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深入开展基础研究和调查的基础上,努力保护好海南西南海域的中华白海豚及其它高等海洋生物及其赖以生存的海洋生态环境;多部门联动在渔民群体中宣传海洋保护,共同维护海洋生态多样性。同时,加大对三亚湾的巡查力度,严厉打击非法捕捞、售卖国家海洋保护动物行为,发现一起,严查一起。

(来源:海南日报)